近年来,随着社交媒体的盛行和美容行业的蓬勃发展,人们对外貌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,美的标准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
但在日本,却将毛发视为“禁忌话题”,不管男女身上很少出现多余的毛发,甚至就连脱毛文化,直接蔓延到儿童身上。
那么,日本为何被称为“无毛社会”?这究竟有何用意?
脱毛的历史渊源展开剩余86%1623年,德川幕府颁布首道“大胡子禁令”,要求武士剃净盖住下巴的胡须,而且在1645年禁令升级,面部长须均被禁止。
直到1670年,除特定职业及60岁以上老者外,全体男性必须刮脸,特别是在江户大名的肖像中,仅德川庆喜之父德川齐昭敢留须,足见禁令之严格。
而且在明治维新后,胡须意外成为文明开化符号,例如1873年明治天皇蓄八字胡亮相,引发上流社会效仿。
但军国主义时期,胡须再度与强权绑定,比如东乡平八郎的硬须、乃木希典的美髯成为军国主义美学的符号。
但现当代日本国会中,仅自卫队出身的佐藤正久保留标志性胡须,绰号“胡子队长”,其余议员皆以光洁面孔示人。
当脱毛从选择变为义务,健康与伦理的边界开始模糊,毕竟医美机构宣称“无害脱毛”,但过度处理耳道、私密部位毛发实则削弱人体屏障,而且耳毛清理诱发中耳炎的报告时有出现。
根据查说,20到30岁的女性九成以上弄过腿毛、腋毛、脚趾毛,而60岁以上的人,四成搞过腿毛,七成修过腋毛。
更是在2023年,22.3%的女性、7.9%的男性买过脱毛服务,而且男性脱毛比以前多,年轻人里四成以上试过,哪怕是在疫情期间,出不了门,很多人也会把钱花在脱毛上,其中光是男性就占了两成。
但脱毛不只是大人干,就连小孩也要开始脱,在2016到2023年,中小学生脱毛人数涨了八倍之多,六成家长说小孩提过脱毛要求,其中10到12岁的小孩占一半,正好是身体开始长毛的时候。
毕竟游泳、芭蕾、体操这些课外班让小孩觉得体毛尴尬,怕同学笑,尤其是手臂、腿、脚这些露出来的地方最常脱,据说有的家长花2.5万人民币给小孩签全身脱毛,只是害怕小孩自己弄伤皮肤。
商业推动力不过值得注意的是,在全民脱毛图景中,资本之手也是清晰可见,毕竟脱毛产业精心编织了“脱毛=健康+魅力+自信”的叙事,广告铺天盖地渗透地铁、电视和社交平台。
根据东京未来大学调研揭示:20-30岁日本女性中,超90%接受过脱毛服务,60岁以上群体也有四成定期脱毛。
更令人意外的是,日本青年男性同样热衷此道,而且男性美容院TBC在2017年就为22万人次提供胡须永久脱毛服务。
虽然说日本和族本身体毛不及欧美人浓密,但是他们却发展出全球最严苛的脱毛文化,毕竟除了资本营销外,“霸凌文化”也构成关键推手。
在日常生活中,日本人已将“脱毛”与“合群”紧密捆绑,如果拒绝脱毛的儿童,就可能遭遇孤立,而且职场人士因手臂汗毛浓密而错失工作机会的案例也并非虚构。
而且在近年来,美容行业也看中脱毛生意,推了不少项目,比如TBC从2011年起做7到15岁小孩的脱毛,客户一年比一年多。
有的祖父母把脱毛卡当礼物送小孩,而商家为了抢客户,价格压得很低,有的490日元脱两个部位,有的330日元脱五个部位,甚至有商家推出3岁以上小孩的脱毛项目,引来不少讨论。
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变化,全球很多地方都开始流行脱毛文化,比如欧美国家也爱光滑皮肤,但多是女性,男性脱毛没日本这么普遍。
而韩国受日本影响,年轻人脱毛多,但小孩脱毛少见,哪怕是中国城市里脱毛服务也多,但是也并不会像日本这么深入社会,也没小孩脱毛的风气。
主要信息来源: 原文登载于环球时报新媒体2024年07月10日关于日本为什么被称“无毛社会”的报道 原文登载于环球时报综合2022年09月28日关于日媒:疫情期间日本男性热衷脱毛,目前约占脱毛总人数两成的报道发布于:河南省红腾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